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6
编号:13745823
浅谈如何做好ELISA法的质量控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6
     【摘要】 目的:做好ELISA法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及手术前的安全防护,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方法:ELISA法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两个方面,同患者样本同时做。结果:通过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工作不断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ELISA法在基层医院都是手工操作,人员培训及岗位固定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ELISA法; 质量控制;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中图分类号 R44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6—0048—02

    ELISA法是以酶标记抗体(抗原)作为主要试剂,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以其敏感性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易于商品化和自动化等特点,一直在检验领域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输血前检查及术前检查、安全防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杜绝差错,控制质量是关键,目前国内各家医院实验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深入,形成了同行间主要交流的内容。但由于对质控的理解不一,质控知识的欠缺,致使质控工作开展不好,有的也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错报漏报的结果也时有发生。为提高ELISA法质量控制,提高检测水平,现就有关事项略加探讨。
, http://www.100md.com
    1 正确认识ELISA法的质量控制

    近年来,通过开展ELISA法的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笔者认识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1)开展室内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试剂盒内的阴阳性对照就行了,有时甚至连阴性对照都不做。(2)忽略了与临床的沟通,对检验前的质控认识不足。(3)缺乏岗前培训,无系统、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觉得检验工作操作很简单,照着说明书做就行了。

    2 如何有效开展ELISA法的质控

    2.1 影响质量控制因素

    任何一个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都包括一系列的环节,一般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提高ELISA法的质量控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先做好实验前的质量控制,对患者、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进行质控知识宣传,共同提高质量控制认识。
, 百拇医药
    2.2 常用设备的选择

    常规ELISA法实验室需要:加样器、吸嘴、振荡器、洗板机、酶标仪等设备,平时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及校准工作,并做好记录。

    2.3 ELISA法试剂盒的选择

    试剂评价需有权威的血清考核盘进行监测,但麻烦且难得到,可通过间接信息对试剂进行选择,通过从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稳定性、简便性、安全性、经济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试剂评价结果,了解市场上试剂质量的优劣及室间质评反馈的信息,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实验室要求的试剂盒。

    2.4 室内质控品的选择

    首先选择质控品的浓度,一般每个项目选择1个接近临界值浓度水平的质控品,再选择1个高浓度值的质控品。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较理想的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性: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无传染性、添加剂,调制物的数量少,瓶间变异小,到实验室后应有1年以上有效期。收到质控品后,实验室要对室内质控品进行按需再分装,—20 ℃保存,每天各项目各1份,再分装地目的是保证质控品能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进行监测,如质控品反复冻融检测,质控品活性程度不一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达不到监测目的,只有在同等条件下保存的质控品,其检测结果才可监测本室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及稳定性。每天与患者标本一同测定,并将质控数值标在质控图上,然后观察质控点是否超过质控限,从而判断该批患者的检测结果是否有效。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室内质控,必须严格制定质控制度,质控措施及执行力度并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以保证质控工作落到实处。一批新的质控品,要做好室内质控,首先要设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测定方法进行,先连续测三天,并算出均值,按“即刻法”求出SI上限及SI下限,并观察结果是否在控,若有失控及弃去该失控数值,取下1次数据进行计算,一直到测定20个有效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暂定靶值,以此暂定靶值作为下1个月室内质控图的靶值。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前二十个质控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计平均数,以此累计平均数作为下1月的质控图靶值,重复操作2~3个月后的靶值作为本室靶值,再求出均值及标准差,然后再设定质控上限及质控下限,质控上限为均值+3S,质控下限为均值—3S,控制限为行动界限,若超出此线,极可能为误差,应采取积极行动,但需密切注意今后的趋势变化,并严格按规定的质控措施执行。

    2.5 室间质评

    室间质评也被称为能力验证,既能考察本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检查实验室室内质控效果同时还能了解自己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异,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来判断实验室检测能力。在收到质评样本后,认真检查、核对,如有不符及时与发放质评单位联系,验收合格后及时登记质控物名称、数量及来源情况,然后进行妥善保存,与常规工作一起做,并由实验室独立完成,并按质评说明书上的要求及时测定,及时填写质控表后经负责人签字后寄回质评单位,质评结果后要认真分析,有误差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结合室内质控情况,进行讨论研究。总结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制定出相应整改措施,不断积累经验,促进ELISA法的改进,不断提高质量。
, 百拇医药
    2.6 人员培训及岗位轮换

    检验专业包括生化、血液、细菌、免疫、分子生物等专业,在校学习面面俱到,单项正规理论培训还存在空白,培训内容应包括对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质控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及ELISA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加样、温育、洗涤、显色、结果判读等方面,并建立本室SOP文件,让操作统一化,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上岗后,岗位应相对固定,频繁换岗轮岗也不利于质量控制工作。

    3 讨论

    通过质控,ELISA法检验质量逐步得到提高,由空白走向成熟,室内质控品的分装,使精密度提高并易于室内质控的回顾性分析,在控率也得到提高。通过质控,患者投诉逐年减少,近年更是零投诉,对在非区结果,不易判断者,用室内质控对比进行判定,并告知患者3~6个月后复查,拉近医患距离,同时也是对患者的1次培训。笔者所在科室室间质评由刚开始时的80分,到现在的满分,并持续多年,年年优秀,并在省内名列前茅。通过质控,质量提高,地位也相对提高,赢得医生及患者的好评。ELISA法的质量保证,在输血前检查及手术前检查有着重要作用,输血安全无小事。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初筛HIV—AB工作中,上报可疑5例,确诊实验室结果一致。

    通过不断总结质控经验,业务得到提升,同时也看到了ELISA法操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通过几年来的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发现同样的标本,在ELISA法操作中,不同的操作人员对临界值的判读结果差异较大,对ELISA法的手工操作,各环节的熟练程度与临界值结果判读与否成正比。

    (收稿日期:2012—06—04) (编辑:田烨), 百拇医药(吴先玉等)